宿城区民政局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宿城区民政局权力清单
索引号 014320136/2022-00196 分类 机构信息   其他    公示
发布机构 宿城区民政局 公开日期 2023-07-05
文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宿城区民政局权力清单

宿城区民政局权力清单
序号 权力类型 权力编码 事项名称 法律依据 备注
1 行政许可 0100090000 社会团体(含慈善组织)成立登记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八条第二款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
第十条第一款设立慈善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准予登记并向社会公告;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说明理由。
【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发布,第666号修改)
    第六条第一款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
    第七条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第九条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由发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第十二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本条例第十一条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准予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不予登记的,应当向发起人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社会团体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社会团体修改章程,应当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十九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完成社会团体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自行解散的;
(三)分立、合并的;
(四)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2 0100091000 民办非企业单位(含慈善组织)成立登记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八条第二款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
第十条第一款设立慈善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准予登记并向社会公告;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说明理由。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五条第一款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
    第六条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同级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
    第十一条第一款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成立登记申请的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
    第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民办非企业单位修改章程,应当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十六条第一款民办非企业单位自行解散的,分立、合并的,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需要注销登记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3 0100092000 基金会(含慈善组织)设立登记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八条第二款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
    第十条第一款设立慈善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准予登记并向社会公告;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说明理由。
【行政法规】《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
    第六条第一款国务院民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
    第六条第三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和不属于前款规定情况的非公募基金会的登记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第一款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本条例第九条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准予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发给《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和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基金会修改章程,应当征得其业务主管单位的同意,并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十六条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按照章程规定终止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
    (三)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规范性文件】《江苏省民政厅关于下放基金会登记管理权限的通知》(苏社管〔2013〕190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经民政部同意,决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将基金会登记审批权限下放给各设区市、县(市、区)民政局。
 一、各级民政部门应分级做好本辖区基金会的登记管理工作。登记的基金会应当冠以所在地市级或县级行政区划名称;冠以市辖区名称的,应当同时冠以市的名称。  
4 0100094000 建设殡仪服务站和骨灰堂的许可 【行政法规】《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发布,第628号修改)                   
    第八条 建设殡仪馆、火葬场,由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提出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建设殡仪服务站、骨灰堂,由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审批;建设公墓,经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5 0100097000 地名命名、更名、登记审批 【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的地名主管部门。地名委员会是本行政区域地名工作的协调机构,其日常工作由民政部门承担。
委托下放
6 0100098000 建立乡镇公益性殡仪服务站、公益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堂(塔)的审批 【规章】《江苏省殡葬管理办法》(省政府令2000年第169号发布,2012年第81号修改)
    第十七条建设殡葬服务设施应当履行下列审批手续 (四)建立乡镇公益性殡仪服务站、公益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堂(塔),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7 0100099000 公益性公墓审批 【行政法规】《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8号)
第八条第三款农村为村民设置公益性墓地,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8 0100102000 公开募捐资格认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二十二条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依法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决定。慈善组织符合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的条件的,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不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并书面说明理由。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公开募捐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由民政部门直接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1 行政给付 0500026000 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资金的给付 【行政法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
    第九条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第十二条对批准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按月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
【规章】《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省政府令第99号)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第十六条 对批准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按月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
【规范性文件】关于印发《江苏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的通知(苏民规〔2012〕2号、苏财社〔2012〕245号)
    第八条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均有权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六条 最低生活保障金额按照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间的差额确定。基本计算公式为:家庭月最低生活保障金额=(当地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月人均收入)×保障人数。第十八条最低生活保障审批工作按照居民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审核,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实施。
    第二十六条 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放,应当遵循“民政部门核定,财政部门审核,金融机构代发”的原则。民政部门核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发放名单和补助金额,财政部门审核后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委托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户主账户。
2 0500028000 临时生活救助 【行政法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
    第四十七条国家对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者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
    第四十八条申请临时救助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经审核、公示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救助金额较小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情况紧急的,可以按照规定简化审批手续。
【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
    二、明确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临时救助制度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统筹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临时救助工作,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主动配合,密切协作。
【规章】《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省政府令第99号)
    第五十六条申请临时救助,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对于具有本地户籍、持有当地居住证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经审核、公示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救助金额较小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情况紧急的,可以按照规定简化审批手续。对于不持有当地居住证的非本地户籍人员,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其向县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救助管理机构申请救助;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没有设立救助管理机构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其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救助。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可以按照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有关规定审核审批,提供救助。
【规范性文件】《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2015〕101号)
    第四条临时救助制度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筹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临时救助工作,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财政等部门要主动配合,密切协作,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审批临时救助的责任主体。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受理、审核临时救助的责任主体。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临时救助对象的发现报告、申请审核等工作。
3 0500029000 困难群众物价补贴 【规范性文件】《省物价局、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关于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通知》(苏价综[2014]165号)
    二、职责分工。价格部门牵头负责联动机制的完善和相关组织协调工作,要密切关注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及时提出启动或中止联动机制的建议,报当地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民政、人社部门按职能分工组织好相关补贴对象的核定和价格临时补贴的发放。财政部门负责预算安排和资金拨付,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及各地调查队负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编制和发布,并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
4 0500030000 8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的发放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地方建立8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                    
【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八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尊老金。
【规范性文件】《江苏省民政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向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的通知》(苏民福[2011]6号 苏财社[2011]47号) 
5 0500032000 对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护理员补贴资金的发放 【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
 第三十九条民政部门应当组织对需要政府保障、入住政府投资举办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给予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的老年人进行评估确认。评估确认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四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其他养老服务组织给予相应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
6 0500033000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行政法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
    第二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第三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                                                            【规章】《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救助站的领导和监督管理,履行以下职责:(一)监督救助站落实救助措施和规章制度;(二)指导检查救助工作情况;(三)对救助站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四)调查、处理救助站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五)帮助救助站解决困难,提供工作条件。
7 0500035000 特困人员供养 【行政法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
    第一章第三条第二款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第三章第十四条 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8 0500031000 对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的给付 【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办公室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号)
    二、建立健全孤儿保障体系,维护孤儿基本权益
    (一)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满足孤儿基本生活需要,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则,合理确定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机构抚养孤儿养育标准应高于散居孤儿养育标准,并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地方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孤儿基本生活费及时足额到位;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地方支出孤儿基本生活费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民政、财政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孤儿基本生活费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专项专用、按时发放,确保孤儿基本生活费用于孤儿。
1 行政确认 0700078000 内地居民婚姻登记 【行政法规】《婚姻登记条例》(国务院令第387号)
    第二条第一款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便民原则确定农村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具体机关。
2 0700076000 涉外、涉港澳台、涉华侨婚姻登记 【行政法规】《婚姻登记条例》(国务院令第387号)
    第二条第二款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内地居民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以下简称香港居民)、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以下简称澳门居民)、台湾地区居民(以下简称台湾居民)、华侨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确定的机关。
3 0700079000 中国公民在内地收养登记、解除收养关系登记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第十五条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订立收养协议的,可以订立收养协议。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
【规章】《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民政部令第14号)
    第二条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收养子女或者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登记。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4 0700082000 撤销婚姻登记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十一条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5 0700083000 撤销收养登记 【规章】《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民政部令第14号)
    第十二条收养关系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收养登记的,收养关系无效,由收养登记机关撤销登记,收缴收养登记证。
6 0700092000 特困人员供养审批 【行政法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 456 号)
    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7 0700093000 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 【行政法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
    第五十八条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应当按照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的请求、委托,可以通过户籍管理、税务、社会保险、不动产登记、工商登记、住房公积金管理、车船管理等单位和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代为查询、核对其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申请和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为审核认定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依据。
【规章】《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省政府令第99号)
    第七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的委托,可以通过婚姻登记、户籍管理、税务、社会保险、不动产登记、工商登记、住房公积金管理、车船管理、农业农机等单位和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代为查询、核对其家庭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申请和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数据,为社会救助对象的审核认定和定期复核提供依据。
8 0700094000 慈善组织认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十条第二款本法公布前已经设立的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非营利性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慈善组织条件的,予以认定并向社会公告;不符合慈善组织条件的,不予认定并书面说明理由。
1 其他权力 1000132000 对应当火化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行政处理 【行政法规】《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发布,第628号修改)
    第二十条 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2 1000133000 对办理丧事活动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行为的行政处理 【行政法规】《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发布,第628号修改)                         
    第二十一条办理丧事活动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由民政部门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1000134000 对遗体运往非死亡地的审批 【规章】《江苏省殡葬管理办法》(省政府令2000年第169号发布,2012年第81号修改)
    第五条 殡仪馆是专门从事遗体的运送、防腐、整容、冷藏和火化等殡葬业务的服务单位。其他单位和个人未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批准,不得从事上述殡葬服务业务。第六条 遗体应当就地就近在殡仪馆火化;因特殊原因确需将遗体运往非死亡地的,应当由非死亡地的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证明,经死亡地的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批准。
【规范性文件】《关于尸体运输管理的若干规定》(民事发〔1993〕2号)
4 1000136000 对乱埋乱葬骨灰和遗体的行为的处理 【规章】《江苏省公墓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号)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乱埋乱葬骨灰和遗体的,由县以上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其就地平毁或限期搬迁。
5 1000135000 知名人士、侨胞、港澳台胞扩大墓穴用地的批准 【规章】《江苏省公墓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号)
    第十五条知名人士、侨胞、港澳台胞确需扩大墓穴用地的,经县以上民政部门批准,可在上述规定的面积上增加三至五平方米。
6 1000137000 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 【规范性文件】江苏省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苏民发〔2009〕8号)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成员均具有当地户籍,人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标准的城市居民家庭。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的管理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的具体工作。
7 1000139000 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的命名、更名的备案 【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
    第十八条本条例第三条第六项、第七项、第八项、第十项所列地名的命名、更名,按照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由有关单位向专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专业主管部门批准前应当征求所在地地名主管部门的意见,批准后报所在地地名主管部门备案。
1 行政处罚 0201243000 对社会团体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或者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1年未开展活动的处罚 【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
    第二十九条社会团体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或者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1年未开展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撤销登记。
2 对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处罚 【行政法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
    第六十八条 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资金、物资或者服务的,由有关部门决定停止社会救助,责令退回非法获取的救助资金、物资,可以处非法获取的救助款额或者物资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行政法规】《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09号)
    三十一、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修改为“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
【规章】《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省政府令第99号)
    第八十条 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资金、物资或者服务的,由有关部门决定停止社会救助,责令退回非法获取的救助资金、物资,可以处非法获取的救助款额或者物资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关机构将其相关信息记入个人信用记录。
3 0201244000 对社会团体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的处罚 【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
    第三十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4 0201245000 对社会团体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处罚 【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
    第三十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5 0201246000 对社会团体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处罚 【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
    第三十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6 0201247000 对社会团体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处罚 【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
    第三十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7 0201248000 对社会团体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处罚 【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
    第三十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8 0201249000 对社会团体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处罚 【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
    第三十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9 0201250000 对社会团体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处罚 【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
    第三十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10 0201251000 对社会团体违反《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销登记的处罚 【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
    第三十一条社会团体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
11 0201252000 筹备期间开展筹备以外的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销登记的社会团体继续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处罚 【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
    第三十二条筹备期间开展筹备以外的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销登记的社会团体继续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规章】《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民政部令第21号)
    第三条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统称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非法民间组织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证据,依法作出取缔决定,没收其非法财产。
12 0201253000 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或者业务主管单位撤销批准的处罚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二十四条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或者业务主管单位撤销批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撤销登记。
13 0201254000 对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的处罚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14 0201255000 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超出其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处罚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超出其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15 0201256000 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处罚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16 0201257000 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处罚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17 0201258000 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分支机构的处罚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设立分支机构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18 0201259000 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处罚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19 0201260000 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处罚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20 0201261000 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处罚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二十五条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21 0201262000 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活动违反《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销登记的处罚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二十六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
22 0201263000 对未经登记,擅自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或者被撤销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继续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处罚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二十七条未经登记,擅自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或者被撤销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继续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规章】《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民政部令第21号)
    第三条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统称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非法民间组织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证据,依法作出取缔决定,没收其非法财产。
23 0201264000 对未经登记或者被撤销登记后以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名义开展活动的处罚 【行政法规】《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
    第四十条未经登记或者被撤销登记后以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名义开展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并向社会公告。
24 0201265000 对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或者自取得登记证书之日起12个月内未按章程规定开展活动的处罚 【行政法规】《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
    第四十一条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登记:
    (一)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或者自取得登记证书之日起12个月内未按章程规定开展活动的;
25 0201266000 对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符合注销条件,不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办理注销登记仍继续开展活动的处罚 【行政法规】《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
    第四十一条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登记:
    (二)符合注销条件,不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注销登记仍继续开展活动的。
26 0201267000 对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未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处罚 【行政法规】《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
    第四十二条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登记:
    (一)未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27 0201268000 对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中弄虚作假的处罚 【行政法规】《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
    第四十二条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登记:
    (二)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中弄虚作假的;
28 0201269000 对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处罚 【行政法规】《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
    第四十二条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登记:
    (三)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29 0201270000 对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未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完成公益事业支出额度的处罚 【行政法规】《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
    第四十二条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登记:
    (四)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完成公益事业支出额度的;
30 0201271000 对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未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接受年度检查,或者年度检查不合格的处罚 【行政法规】《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
    第四十二条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登记:
    (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接受年度检查,或者年度检查不合格的;
31 0201272000 对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不履行信息公布义务或者公布虚假信息的处罚 【行政法规】《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
    第四十二条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或者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登记:
    (六)不履行信息公布义务或者公布虚假信息的。
32 0201273000 对具有募捐主体资格的组织未征得捐赠人的许可,擅自改变捐赠财产性质、用途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第二十八条受赠人未征得捐赠人的许可,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性质、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经征求捐赠人的意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捐赠财产交由与其宗旨相同或者相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管理。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五十三条具有募捐主体资格的组织擅自改变所募捐财产用途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经征求捐赠人的意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将该财产交由其他慈善组织管理。
    第九十九条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
    (三)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用途的;
33 0201274000 对养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侵害老年人人身和财产权益,或者未按照约定提供服务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经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第四十四条第二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对养老机构实施监督。
    第七十九条养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侵害老年人人身和财产权益,或者未按照约定提供服务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4 0201275000 对养老机构未经批准暂停、终止养老服务,或者暂停、终止养老服务未妥善安置收住的老年人的处罚 【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养老机构未经批准暂停、终止养老服务,或者暂停、终止养老服务未妥善安置收住的老年人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35 0201278000 对慈善组织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九十九条第一款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
(五)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
36 0201281000 对慈善组织泄露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个人隐私以及捐赠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信息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九十九条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七)泄露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个人隐私以及捐赠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信息的。                                                                            
第一百条 慈善组织有本法第九十八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
37 0201288000 对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处罚 【行政法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3号)
    第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由有关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38 0201289000 对擅自进行地名命名、更名的处罚 【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
    第十三条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与办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命名、更名。
  第十四条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的命名、更名,按照下列权限办理:
  (二)涉及本省两个以上设区的市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由相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擅自对地名命名、更名的,由地名主管部门或者专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39 0201290000 对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处罚 【行政法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3号)
    第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应当支付修复标志物的费用,并由所在地负责管理该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并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40 0201291000 对违规使用当代人名、国家领导人名、外国人名、外国地名、外文音译词以及企业名、商标名、产品名作地名的处罚 【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
     第八条地名的命名,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五)禁止使用当代人名、国家领导人名、外国人名、外国地名和外文音译词命名地名;(六)禁止使用企业名、商标名、产品名命名地名。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五项、第六项规定,使用当代人名、国家领导人名、外国人名、外国地名、外文音译词以及企业名、商标名、产品名作地名的,由地名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41 0201292000 对未按国家规范书写、拼写、标注标准地名的处罚 【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
     第二十四条第一款 标准地名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一个地理实体只有一个标准地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确定一个标准名称;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按国家规范书写、拼写、标注标准地名的,由地名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42 0201293000 对房地产建设单位、销售单位发布的房地产广告中的地名与申请人提供的标准地名批准文件上的地名不一致的处罚 【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
    第二十六条第二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房屋所有权证等标注的项目名称以及房地产广告中的地名应当与申请人提供的标准地名批准文件上的地名一致。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房地产建设单位、销售单位发布的房地产广告中的地名与申请人提供的标准地名批准文件上的地名不一致的,由地名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43 0201294000 对涂改、玷污、遮挡地名标志,损毁、擅自移动、拆除地名标志的处罚 【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
     第三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负有保护地名标志的义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涂改、玷污、遮挡地名标志;
    (二)偷盗、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地名标志;
    (三)在地名标志上拴、挂物品;
    (四)损坏地名标志、影响地名标志使用功能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涂改、玷污、遮挡地名标志的,由地名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或者专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损毁、擅自移动、拆除地名标志的,由地名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或者专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44 0201295000 对建设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重新设置地名标志的处罚 【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
     第三十三条建设单位因工程施工需要移动或者拆除地名标志的,应当征得地名标志的设置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同意,并在施工结束前按照有关规定重新设置地名标志。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重新设置地名标志的,由地名主管部门或者专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45 0201296000 对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处罚 【行政法规】《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发布,第628号修正)
    第十八条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规章】《江苏省殡葬管理办法》(省政府令2000年第169号发布,2012年第81号公布)                         
    第二十五条未经批准,擅自建设殡仪馆、经营性公墓、经营性骨灰堂等殡葬设施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非法占地建设殡葬设施或者擅自改变殡葬设施用地性质的,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46 0201297000 对墓穴占地面积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的处罚 【行政法规】《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发布,第628号修正)
    第十九条墓穴占地面积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47 0201298000 对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的处罚 【行政法规】《殡葬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25号发布,第628号修正)    
    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制造、销售,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48 0201299000 对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处罚 【行政法规】《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发布,第628号修正)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49 0201300000 对生产、销售土葬用棺材和冥币、纸扎等丧葬用品或者未在民政部门指定场所生产、销售因特殊需要制作的棺材、遗体包装物的处罚的处罚 【规章】《江苏省殡葬管理办法》(省政府令2000年第169号发布,2012年第81号公布)
     第十五条禁止生产、销售土葬用棺材和冥币、纸扎等丧葬用品。因特殊需要制作的棺材、遗体包装物等应当在民政部门指定的场所生产和销售。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13条第2款、第15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属于民政部门职责范围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2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50 0201301000 对非法买卖墓地、墓穴和塔位的处罚 【规章】《江苏省殡葬管理办法》(省政府令2000年第169号发布,2012年第81号公布)
    第十三条 禁止为尚未死亡的人员购置墓穴(塔位),但为死者的健在配偶留作合葬的寿穴除外。
  禁止传销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买卖墓地、墓穴和塔位。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5条第2款、第6条、第11条、第13条第1款规定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13条第2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属于民政部门职责范围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2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51 0201302000 对擅自改变公益性公墓使用性质的行为的处罚 【规章】《江苏省殡葬管理办法》(省政府令2000年第169号发布,2012年第81号公布)                                   
    第二十四条擅自改变公益性公墓使用性质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工商行政管理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52 0201305000 对连续两年不参加年检,或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处罚 【规章】《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办法》(2005年民政部令第27号)
    第十条登记管理机关对连续两年不参加年检,或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予以撤销登记并公告。
53 0201307000 对养老机构未按规范和标准要求管理和服务的处罚 【规章】《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49号)
    第三十三条养老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实施许可的民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与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签订服务协议,或者协议不符合规定的;
    (二)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开展服务的;
    (三)配备人员的资格不符合规定的;
    (四)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民政部门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真实材料的;
    (五)利用养老机构的房屋、场地、设施开展与养老服务宗旨无关的活动的;
    (六)歧视、侮辱、虐待或遗弃老年人以及其他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
    (七)擅自暂停或者终止服务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54 0201311000 对慈善组织未按慈善宗旨开展活动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九十八条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一)未按照慈善宗旨开展活动的;                                                           
    第一百条 慈善组织有本法第九十八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55 0201312000 对慈善组织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九十八条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二)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的;                                                              
    第一百条 慈善组织有本法第九十八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56 0201313000 对慈善组织接受附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条件的捐赠,或者对受益人附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条件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九十八条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三)接受附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条件的捐赠,或者对受益人附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条件的。
    第一百条 慈善组织有本法第九十八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57 0201314000 对慈善组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十四条规定造成慈善财产损失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九十九条第一款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
  (一)违反本法第十四条规定造成慈善财产损失的;
    第一百条 慈善组织有本法第九十八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58 0201315000 对慈善组织将不得用于投资的财产用于投资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九十九条第一款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
  (二)将不得用于投资的财产用于投资的;
    第一百条 慈善组织有本法第九十八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59 0201316000 对慈善组织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用途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九十九条第一款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
  (三)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用途的;
    第一百条 慈善组织有本法第九十八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60 0201317000 对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或者管理费用的标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六十条规定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九十九条第一款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
  (四)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或者管理费用的标准违反本法第六十条规定的;
    第一百条 慈善组织有本法第九十八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61 0201318000 对慈善组织未依法报送年度工作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或者报备募捐方案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九十九条第一款 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
  (六)未依法报送年度工作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或者报备募捐方案的;
62 0201319000 对慈善组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予以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九十九条第二款 慈善组织违反本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一百条 慈善组织有本法第九十八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63 0201320000 对慈善组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九十九条前两款规定的情形,经依法处理后一年内再出现前款规定的情形,或者有其他情节严重情形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九十九条第三款慈善组织有前两款规定的情形,经依法处理后一年内再出现前款规定的情形,或者有其他情节严重情形的,由民政部门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64 0201321000 对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一条 开展募捐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
65 0201322000 对慈善组织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一条 开展募捐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的;
66 0201323000 对慈善组织向单位或者个人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一条 开展募捐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向单位或者个人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
67 0201324000 对慈善组织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经营或者居民生活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一条 开展募捐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四)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经营或者居民生活的。
68 0201325000 对慈善组织不依法向捐赠人开具捐赠票据、不依法向志愿者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或者不及时主动向捐赠人反馈有关情况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二条 慈善组织不依法向捐赠人开具捐赠票据、不依法向志愿者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或者不及时主动向捐赠人反馈有关情况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
69 0201326000 对慈善组织弄虚作假骗取税收优惠情节严重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三条 慈善组织弄虚作假骗取税收优惠的,由税务机关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由民政部门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70 0201327000 对慈善组织从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四条 慈善组织从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的,由有关机关依法查处,由民政部门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71 0201328000 将慈善信托财产及其收益用于非慈善目的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五条慈善信托的受托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将信托财产及其收益用于非慈善目的的
72 0201329000 未按照规定将慈善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及财务状况向民政部门报告或者向社会公开的处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五条慈善信托的受托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没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未按照规定将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及财务状况向民政部门报告或者向社会公开的
1 行政强制 0300077000 对被责令限期停止活动的社会团体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的封存 【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
    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社会团体被责令限期停止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封存《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2 0300078000 对被撤销登记的社会团体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和印章的收缴 【行政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
    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社会团体被撤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收缴《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和印章。
3 0300079000 对被限期停止活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的封存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二十八条第一款民办非企业单位被限期停止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封存其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规章】《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办法》(民政部令第27号)
    第九条第二款对“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情况,可以责令其在整改期间停止活动。民办非企业单位被限期停止活动的,登记管理机关可以封存其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4 0300080000 对被撤销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证书和印章的收缴 【行政法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第二十八条第二款民办非企业单位被撤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收缴登记证书和印章。
5 0300081000 对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取缔 【行政法规】《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发布,第628号修改)                       
    第十八条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规章】《江苏省公墓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号)
     第二十五条未经批准或擅自批准建立的公墓,由民政部门予以取缔,并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6 0300082000 对被责令停止活动的基金会,封存其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行政法规】《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
    第四十四条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被责令停止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封存其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