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制度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时间: 2024-10-11 16:47

为切实提高我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健康关爱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健全科学系统的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坚持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着力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专班

   长:崔

执行组长:汤震(宿城区民政局未成年人保护办)

          李石磊(牌坊社区党委书记)

妇女儿童联合会代表(0527-84389205)

长:卢天辉周云文罗永平

顾阿艳李绪东

   员:施田家楠耿雯雯纪雄文

          各年级主任

、实施原则

()系统性与协同性相结合。强化青少年生命健康关爱工作目标统筹、措施统筹、效果统筹,注重小学生心理特点,实现年龄差异性与内容递进性统一,同时推动学校与家庭、社会协同教育,强化家校沟通、校社融通。

()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科学安排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关爱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健康关爱工作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健康关爱工作,对每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负责,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关爱工作,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传播,强化学生抗逆力训练,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同时重视心理问题及时精准疏导,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危机个案发生。

、主要举措

1. 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学校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防治工作专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思政教育和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体系,确保有计划、有队伍、有制度、有专用室场、有活动记录、有考核反馈。制订专项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切实防范危机。

2. 提升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开展全员导师制逐步构建“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制度体系。持续实施爱心守护项目,为留守儿童、困境学生配备“爱心守护人”,贴近学生做好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发展指导。

3.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学校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领域,加强研究,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员培训。成立心理健康备课组,严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国家课程标准,确保所有班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坚持心理健康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情感、贴近学生,并根据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和作用发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经常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关心了解每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分类管理、分级干预。对重点关爱学生成立由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相关任课教师、关系较好同学和学生家长等组成的预警干预工作小组,科学实施危机干预。

4.提升家校沟通和协同教育能力。办好家长学校,努力开发家长学校心理教育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开展家庭教育优秀论文、教案及读书征文评选。开好家长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关爱工作作为家长会必讲内容。加强教师家访培训与管理,对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家访,“四特”学生每月家访1次。深化困境学生结对帮扶,关注“四特学生”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全程做好跟踪服务。鼓励支持学校通过“一封信”“父母信箱”“亲情包裹”等方式畅通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渠道。

5. 深入做好个案复盘总结与报送工作。如果发生极端事件,学校要联合公安部门和有关专家,深入细致复盘极端事件,在事件发生后一周内形成内容全面、分析透彻、举一反三的个案调查复盘报告。同时填报学生基本信息表,报送县教育局“润心”行动工作专班。复盘报告要求做到“四个讲清楚”:一是讲清楚学生的个体情况,如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在校的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等;二是讲清楚学生的家庭和家教情况,如家庭结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三是讲清楚极端事件直接诱因和主要过程;四是讲清楚通过复盘总结发现的风险点、薄弱环节和改进措施。

6. 强化驻地部门的工作联动。加强学校与社区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关爱共同体,打通关爱“最后一公里”。强化与妇联协作配合,扎实做好家长教育。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心理健康专家的联动沟通,积极帮助家长为重度心理问题学生提供专业诊疗绿色通道。加强与检察院、网信办、文明办、卫健委、团委等部门的联系,为遭受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等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心理创伤干预;对有抑郁倾向和沉迷网络使用的中小学生进行及时心理辅助治疗。

7. 抓好“双减”工作落实。切实抓好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加大科学教育资源供给,增加科技科普类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8. 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加强文明校园建设,深化各类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创新宣传形式,形成浓厚的文明校园创建氛围。加强乡村“复兴少年宫”校外辅导站等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强化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规划,实施分类指导,推动资源共享,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建设与管理有效循环。

9.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主题鲜明的思政教育,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推动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专题“思政大课”。推广布置德育作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开齐开足艺术和美育课程。开展阳光健康的体育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严格落实每天运动1小时要求。积极构建良好关系、调优校园节奏,营造良好校园质态。

10. 加强考试管理。严控考试频次,严禁成绩排名,对查实的违规考试问题进行通报,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