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时间: 2024-10-11 16:46

一、校本劳动课程开发的背景

2020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针对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20207月,教育部又出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施行)》,细化了有关劳动教育的要求,重点解决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这是校本劳动课程开发的社会背景。

近年来,由于学校和家庭的劳动教育缺失,不少中小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动手能力不足。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是校本劳动课程开发的现实需要。

二、校本劳动课程开发的意义

    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不是孤立的课堂学习就能实现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劳动教育,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它能使青少年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克服障碍、付出努力、达成目标的成就感,从而获得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精神,掌握必备的生活和劳动技能,在劳动创造中激发梦想获得幸福感。

三、校本劳动课程的目标定位

(一)总目标

依照《意见》和《纲要》的相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劳动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系统实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二)阶段性目标

学段

目标

具体操作

低段

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

1)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培养集体荣誉感;

3)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中高段

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1)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家庭责任感;

2)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

3)初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懂得生活用品、食品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

四、校本劳动课程的内容框架及实施途径

(一)劳动主题必修课;侧重于理论学习

整体构想:丰富现有的班会课程,组织老师编写各年段的劳动主题课和配套课件或视频。(附一个参考小视频)

课时:每周不少于1课时。

时间:利用周一班会课的部分时间或者晨会、午会

主题参考(依据阶段性目标开发系列主题班会课程,初步构想为四大类:个人、学校、自然和谐社会。如低段注重开发个人和学校系列;中高段侧重于自然和谐社会主题的开发。四个主题不是截然分开,而是螺旋上升。一个主题里有适合各年级的子主题。如“我是自理小能手”主题下,低段可能倾向于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衣、叠被;中高段可能是学会烧一样菜等。):

1.我是自理小能手——个人生活起居类:如叠被、打扫、收纳、做饭烧菜等。

说明:各个学段掌握的内容依年龄变化而不同。如开发一个“我是厨房小当家”课程,各个年级目标不同。

2.我是校园劳动者——校园劳动岗位系列:主要培训班级劳动和校园劳动的类别和注意事项。可结合班级岗位进行学习,如下图供参考:

3.我是自然保护者——自然观察类系列: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利用学校耕植园,结合科学等学科,初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懂得生活用品、食品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

4.我是社会参与者——社会性劳动系列: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参加职业启蒙体验等。

附:主题班会的考核结合《雏鹰争成长手册》中各年级“劳动章”的争夺

(二)劳动主题特色课程:

整体构想:结合学科特色,各年级开发一门特色主题劳动课程,如:

劳动文化课程——诗词:如组织学生们阅读、搜集有关于劳动的诗篇。通过阅读《悯农》《江上渔者》《四时田园杂兴》等诗作,让学生体会诗词中劳动文化。

劳动文化课程——建筑:我国的古建筑无论是造型还是工艺,处处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可组织学生通过搜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资料,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劳动文化课程——美食: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各个菜系凝聚着本行业劳动者的智慧。可以开设中国美食文化介绍等。

劳动文化课程——传统技艺:开展传统民俗手工艺品创作制作。(原来有老师毛遂自荐想开设简单的“手工工艺品”的制作)

(三)劳动主题实践活动:侧重于实践学习

校内层面(形成校园日常活动清单):

环卫劳动:以班级为单位,形成各班级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年级组制定符合本组特色的学期劳动任务单、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组织等。

用餐教育:开展形式新颖,受学生欢迎的用餐教育,让他们体会劳动者的不易,珍惜劳动者成果。

文创活动:在四月的最后一周或五月的第一周设立为“五一”“劳动周”,每年明确一个主题,开展系列主题特色活动。如:

专题讲座—邀请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劳模进校园进行宣讲或做专题讲座;

主题比赛—各年级确定本年级主题进行绘画、演讲、手抄报等比赛;

劳动技能竞赛—校内提供展示平台,把学生习得的劳动节能进行评比;

劳动成果展示—开设“劳动集市”进行成果展示,并通过升旗仪式、展板、电子屏、微信等途径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提升学生劳动荣誉感。

除了劳动周的设立,还可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

校园绿化:联合科学组,对校园绿化进行分门类,分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研究、养护,并举行绿化认养仪式,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荣誉感。

打造劳动实践基地“雏鹰农场”,开发“田间课堂”,形成“农耕课程”:在校园内开辟一块劳动试验田,种植蔬菜瓜果等。让孩子们在里面播种、浇水、施肥、除草并记录下植物的成长过程。将劳动课于科学等学科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体会劳动的快乐,探索科学的奥妙。

校外层面(形成社会实践活动清单):

家庭:通过家长会等途径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家庭、校内、社会等劳动。

社会: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劳动基地、研究院进行参观、实践。如环保行动、进社区活动、慰问敬老院、考察调研、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固定职业体验平台等。

五、校本劳动课程的评价

(一)劳动教育的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依据上述的目标在学期末进行劳动素养检测,以展示为主,为学生本学期的劳动学习提供展示的平台。

(二)丰富学校的雏鹰争章体系

丰富《雏鹰争章手册》内容,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在雏鹰争章体系中加入对劳动的考察,各年级增加“劳动章”的考核,注明每个学段获得劳动章的标准。

附:各学段劳动清单,供各年级开展本年级特色劳动课程参考

小学阶段

低段

校内劳动

1.能整齐摆放桌椅,桌面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统一;

2.学会简单的垃圾分类,会打包垃圾,分类投放;不乱扔纸屑或杂物,保持地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校园一草一木,不随意践踏、采摘;

3.服从值日分配,愿意和同伴合作完成值日工作,教室打扫得干净整洁;会正确使用黑板擦擦黑板,会用、会洗拖把、抹布;会合作使用扫把将垃圾清扫干净;

4.餐前洗手,安静吃饭,餐后会将餐盘倒干净,餐盘摆放整齐;积极参与校内“开心农场”、“种植园”劳动或其他劳动;懂得人离断电,节约用电,会开关灯、电扇等;节约用水,拖把、抹布时有意识控制水量;

5.会借阅和归还班级图书,整理班级书柜;离校前将当天不用的课本、作业本等其它物品有序放入储物柜,并保持储物柜整洁有序;

6.愿意承担厕所保洁,卫生工具摆放有序。

校外劳动

1.清理小区楼道或门院口卫生清扫、自觉维护公共卫生;

2.爱护小区花草树木,清洁整理小区草坪、花坛等;

3.初步学会播种蔬菜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学会种树的基本步骤;

4.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相关习性,学会照顾动物的方法;

5.有志愿服务意识,能乐意帮助他人;

6.随同家人参加社区、街道组织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7.参与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实践活动。

家务劳动

1.坚持每天清洗自己的袜子、红领巾等;整理自己的书包;学会正确洗手、刷牙、洗脸方法;学会自己系鞋带;学会正确系红领巾,自己佩戴红领巾等;

2.饭前协助家人摆洗瓜果、放餐具、剥鸡蛋等,饭后协助家人收拾餐具;会使用扫帚扫地,学会把角落里的垃圾扫干净,能把垃圾袋套在垃圾桶上;正确使用电器等;

3.客人来访礼貌问好,学会给客人端茶、倒水、让座等;

4.出行时自己整理简单出行物品;

5.认识天然气、自来水、家用电的表盘度数并会报数。

高段

校内劳动

1.抽屉、书包整洁有序,无杂物;整理班内座椅、教室卫生角等;

2.积极参加班级大扫除,并把清洁工具清洗干净、摆放好;

3.为班级亲手种植1-2种常见花卉,学会养护、爱护花草树木;

4.为校园花草树木制作有特色的宣传牌和树木名称牌等;

5.动手实践,学会布置学校墙报栏、宣传栏、楼道等;

6.为学校设计和制作安全标志、安全宣传标语、安全逃生路线等;

7.节约水电,洗涤用品,按需取用,降低污染;会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8.参加STEAM,创客教育等科技活动。

校外劳动

1.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力所能及帮助他人;自觉守法遵规,能劝导家人讲文明树新风;随同家人参与社区、街道组织的公益活动;

2.了解所在地区、城市的文化历史,带领外地亲友进行游览,参观体验非遗文化,如当地特色食物的制作过程;

3.了解父母职业性质和工作情况,走进父母岗位,参与体验部分工作;

4.参与农作物的播种、田间管理等(农村学校为主);到其他如消防基地、社区参与劳动。

家务劳动

1.改装废旧玩具;

2.主动洗自己衣服、鞋子、书包,会使用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

3.懂得并做好青春期生理卫生的保洁和防护;

4.学会刀削面、擀面、拉面等1-2种山西面食制作方法;

5.平时对外出关好门窗、煤气阀门等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进行排查;

6.能使用拖把把地板拖干净,并把拖把清洗干净晾干晾晒;

7.能对家庭的客厅餐厅、阳台等进行美化;

8.协助父母招待客人清洗切削水果;

9.帮助父母买日用品,尝试对比商品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

10.在父母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针线活,进行简单的缝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