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好劳动教育基地,启迪劳动智慧生长
学校因地制宜新建了“四园一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回归园鱼池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体验鱼戏莲叶间的乐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新植桃树120棵、紫叶李10棵、山楂树8棵建成桃李园,让孩子们在果树管养、果子采摘等主题式、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植物生长过程,在劳动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渗透科学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成长和学习内驱力,促成孩子自我教育,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思维体系、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耕读园通过发动家长社会收集农村废弃的石碾、石磨盘等做成耕读小景,种植苹果树、梨树等,让孩子们再园里读书、游戏的同时感受农耕文化。印象田园种植玉米、花生、豆角、苦瓜等瓜果类,种植艾草、薄荷等中草药类,种植菊花、向日葵等意涵丰富的花卉类等,开设小农夫体验班、田园美食坊等系列种植体验课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经历实践性劳动,并进行相关特色主题的研究。农耕馆是基于这一代的农家孩子已越来越少能目睹到富有农村特质的劳动工具这一事实,我校新建了一个“农耕馆”,馆内展示的对象俱为正逐渐消失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如锄头、犁、称等等。馆内墙壁上以绘画及实物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勤耕、插秧、脱皮等农耕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在农耕文化的熏陶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同时,学校还与联伍村泓禾楚园产业园合作建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产业园内设有现代化种植系统,对农作物从种植管养、环保生态、采摘存储、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一条龙服务,为利用这些资源,学校与园区研究,决定将其作为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基地。学校定期带领学生到园区内在农业专家指导下为果树剪枝、打叶,采摘葡萄、瓜果、蔬菜,打包包装等,同时参观科学生产流水线,给学生劳动技术教育提供很好的平台,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生从小学到了很多的农业科学种植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构建劳动课程体系,实现劳动教育螺旋式融合
学校构建“小农夫田园课程”融合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劳动内容,以“爱生活、智生活、义生活”三大单元主题并联,包含家园自理、校园劳动、社会服务、植物种植、科技创新和艺术设计六大内容。如学校利用节假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编制家庭劳动清单,其中包含各种丰富多彩的劳动特色作业,从整理家务到烹饪调制,从手工制作到志愿服务,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结合传统习俗,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打破常规,丰富班级劳动岗,让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劳动岗位,人人做到有岗有责。“空调小管家”“开关灯灯长”“窗台台长”“书包摆放监督员”“前门后门管理员”“图书柜管理员”等劳动岗位,大家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也让班级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三、协同家校社联手,共同筑牢学生劳动习惯
1.我校在充分利用校内劳动教育资源的同时,结合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利用家庭资源方面,和家长进行沟通,布置学生回家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设计一些玩具等既完成劳动教育工作,又让学生明白玩具来之不易,进行德育渗透:在社会资源上我校会结合罗圩养老院让孩子去养老院进行帮扶和慰问,帮老人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既完成劳动教育,又让孩子体会到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优良传统。
2.学校对家庭劳动教育的规划和指导情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以下几方面活动:第一开展家长学校讲座,指导家庭劳动教育。第二印发劳动教育宣传提纲,通过集中和分散,书面和口头等方面对家长进行培训。第三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劳动,鼓励家长进行指导,促进家庭教育的开展。
3.定期总结劳动教育工作并加强宣传;我校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们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四.通过跟进式评价,巩固劳动教学效果。
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1.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让孩子发现生活的意义,发展劳动世界里的真、善、美,充分发扬劳动教育的积极育人效果,帮助学生健康、自由地发展。
2.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全班同学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3.家长参与评价。对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4.教师评价。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档案袋、日常观察即时点评、学习成果展示和学分认定等,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价,并给予学分认定,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